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行業 > 政府 >
飛諾簽約清華海峽研究院,共建智能網絡計算實驗室
摘要為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科技人才等領域交流合作,清華海峽研究院于近日在廈門隆重舉辦“兩岸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交流會” ...
為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科技人才等領域交流合作,清華海峽研究院于近日在廈門隆重舉辦“兩岸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交流會”,邀請兩岸清華大學和廈門市等領導、知名基金與投資機構以及上市公司企業家等重要人士,共同探討兩岸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大計。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研究員、飛諾門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TO姚正斌博士受邀參加此次會議,并代表飛諾門陣和清華海峽研究院簽訂了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清華海峽研究院和飛諾門陣將成立并共建“智能網絡計算實驗室”。該聯合實驗室將調動海峽研究院和飛諾門陣的最高層次產學研資源,助力飛諾門陣Novnet網絡計算架構體系的系統研發,并通過海峽院基金和福建省、廈門市以及兩岸的產業生態,優先協助飛諾門陣產品的快速落地,實現非馮諾依曼結構的網絡計算體系在計算機互聯網領域的革命性突破,為降低我們對現有計算機網絡和復雜CPU芯片的依賴,建立我國自主可控的核心基礎技術做出最大努力。聯合實驗室的掛牌儀式將于2020年3月在北京隆重舉辦。
大會的目的是促進兩岸科技成果與產業項目和政府及資本對接、海峽院重大科技產業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加速項目落地,同時探討以廈門為中心,打造兩岸科技文化交流基地路徑,并集中展示海峽院兩岸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成果。出席本次會議的領導包括:中共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廈門市常務副市長黃強,廈門市委秘書長黃文輝,廈門市發改委主任張志紅,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黃曉舟,廈門市科技局局長孔曙光,臺灣新竹清華大學前校長陳力俊,清華大學國內合作辦公室主任牛犇,清華大學校友總會研究部主任梅曉鵬,清華海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樑、副院長曹黎明、王巧莉、施立華、梁勤,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教授,清華四川能源研究院工程技術所所長史梓男,中印尼高溫氣冷堆聯合實驗室主任孫玉良,以及世紀互聯集團創始人及董事長陳升,清華同方集團總裁助理龔正,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平臺公司董事長任佳,泰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代放,慧聰集團首席行政官張永紅等40余家著名企業代表。飛諾門陣CTO姚正斌博士受邀出席,并和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清華海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樑、以及參會的兩岸企業家和行業資深投資人做了深入交流,全面展示了飛諾的研發背景和發展戰略,為飛諾品牌做了深刻的推廣。隨著清華海峽研究院和飛諾門陣共建的“智能網絡計算實驗室”的正式成立,廈門將成為飛諾門陣第二個重要研發和產品推廣基地。

飛諾門陣CTO姚正斌(左三)等簽約清華海峽研究院
清華大學是中國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人才濟濟,桃李滿天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鱗次櫛比,清華大學成立的校級地方研究院卻鳳毛麟角。清華海峽研究院于2015年4月17日成立,是由廈門市人民政府、兩岸清華大學共同成立的按企業方式運作的事業單位,同時也是清華大學繼深圳、北京、河北、浙江之后與地方共建的第五個地方研究院和綜合創新平臺。清華大學副校長、未來芯片北京高精尖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擔任清華海峽研究院院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信息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建華擔任首席科學家,原清華大學校友總會秘書長郭樑擔任常務副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成立伊始,就承擔著發展增強海峽兩岸科技經濟交流的重任,將依托兩岸清華大學技術和人才,充分發揮三方優勢,服務于加快海峽兩岸經濟區和“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積極支持福建省及廈門市快速發展,促進海峽兩岸融合,推動福建自貿區的發展,努力將自身建成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高技術產業化和人才培養基地。研究院在大數據領域、半導體領域、新工業領域等5個領域均設立了研發中心,擁有強大的研發資源和能力。在研發產品落地能力上,海峽研究院也擁有強大的孵化能力,研究院對接有兩岸的高等企業資源和投資資源,且具有濃厚的清華校友特色,是產學研高度集合的高端研究院。

清華海峽研究院兩岸創新生態聯盟啟動儀式
飛諾門陣和清華大學有著極其深厚的淵源,從創始團隊背景到公司愿景文化,都沉淀著濃濃的清華基因。飛諾公司的CEO汝聰翀和CTO姚正斌都是清華本科、碩士和博士“三清”畢業,并在清華大學擔任研究員,加上同樣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公司董事長沈寓實博士,飛諾門陣的“清華三劍客”肩負著人工智能時代的顛覆性創新的重任而合體亮相于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化時代的舞臺。2019年10月,飛諾門陣加盟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和中國云體系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聯合成立的“未來科技與數字經濟聯合實驗室”。此次飛諾門陣和清華海峽研究院深度聯合,將進一步加快和夯實公司與清華大學的深度合作,實現底層基礎技術的突破,和我國自主可控的網絡架構計算技術的創新和超越。
飛諾門陣成立于2019年2月底,依托創始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沈寓實博士和飛諾首席科學家高漢中先生逾十幾年的研發和探討,致力于新一代網絡計算體系的創新和開拓。工業時代,電力決定城市的工業發展上限;智能時代里,算力決定城市智能化水平上限。誰能提供核心智能算力,誰就能提升在全球智能領域的核心競爭力。摩爾定律與并行計算使計算能力在過去30年提升了一百萬倍,今天摩爾定理已逼近極限,超強算力成為了智能計算飛躍的拐點,智能計算系統的性能提升,未來30年有望達到100萬倍。2017年7月23日,微軟宣布向 OpenAI 投資10億美元,雙方將在 Azure 云計算服務平臺上構建 AI 超級計算機,擬使用最強大的計算力以實現算法上的創新,研發通用人工智能 (AGI),在美國,智能計算系統已成為其國家實驗室的標配。只有擁有超強算力,智能終端才有可能面向0.1TOPS-128TOPS(1千億次/秒-128萬億次每秒)級別的終端智能應用場景的需求,例如自動駕駛、智能物聯網、智慧城市等等。不同于智能芯片研發,飛諾門陣從網絡架構上解決存儲、計算、通信的融合,以達到對算力指數級別的提升。
然而技術創新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斷的摸索、積累、無數次的推翻修正、迭代完善,以及一往無前的勇氣和高瞻遠矚的戰略規劃。飛諾在短短的三個月內緊鑼密鼓引進頂級高校資源,形成了“產研并進”的雙線推進策略,研發和市場緊密結合,優先邊緣計算在智慧路燈和智慧交通的智慧城市應用場景的落地,形成公司自我造血的運營能力。據CTIA 預測,2021年我國以智慧燈桿為入口的各種硬件及服務的市場規?;驗?.7萬億元,占智慧城市市場總規模的20%。據 IDC 預測,到 2020 年將有超過 500 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而有50%的物聯網網絡將面臨網絡帶寬的限制,4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進行分析、處理與儲存。邊緣計算市場規模將超萬億,成為與云計算平分秋色的新興市場。飛諾門陣和海峽研究院成立的“智能網絡計算實驗室”,將緊密結合飛諾Novnet體系的流水線式網絡架構和存算一體的異構計算技術,成為飛諾戰略目標實現的催化劑。我們始終相信,創業的道路無比曲折,唯有堅定不移地實行自主研發,不依賴西方已有技術,飛諾才可以做到自主可控、厚積薄發!
當前全球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在500億美元左右,這塊市場可以被分為三個細分市場:HPC(高性能計算)、超大規模云計算、企業AI。而這3個市場的崛起,都離不開超強算力的提升,未來智能算力需求市場規模甚至大到暫時無法估量,發展智能機的思路已得到業界驗證。在這個信息時代的新階段,各類AI應用的需求百花齊放,智能算力已成為產業發展的先導因素。目前以美國Google公司、美國國防部和能源部為首的西方政府和企業紛紛在多個大規模智能計算裝置布局以滿足智能時代發展需求,中國因為AI的興起,對智能計算的需求也呈現了需求井噴的狀態。人類已進入了史無前例的人工智能數字化時代,即使在最保守的金融領域,各國政府也都在緊鑼密鼓推進金融數字化的進程中,中國央行即將率先推出貨幣數字,未來的經濟是屬于數字經濟的,飛諾的價值必體現在這一劃時代的浪潮中。
十年磨一劍,今朝試鋒芒!創業的艱辛,只有親身參與其中才能體會。堅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堅定地不斷和市場去碰撞,百折不撓才能厚積薄發。飛諾團隊將和清華海峽研究院的高端智庫們一起,致力于實現交叉學科交叉研發,構建5G+物聯網+海量數據的融合,輔助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形成全新的獨創的網絡計算標準體系,并以此為國家建立新一代可控可信安全的互聯網計算體系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撐,實現飛諾人的歷史使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飛諾人相信,未來我們回首這段充滿激情的艱難歲月,必將為自己今天的奮斗和堅守而無比自豪。
(本文不涉密)
責任編輯:楊光
站點信息
- 運營主體:中國信息化周報
- 商務合作:趙瑞華 010-88559646
- 微信公眾號: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